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立即注册
首页
Portal
行业资讯
人才培育
求职招聘
智慧教育
人才之家
BBS
淘帖
Collection
分享
Share
搜索
搜索
行业资讯
集成电路
化合物IC
AI芯片
分立器件
新IC材料
行业政策
人才培育
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行业观察
行业指导
人才政策
热门领域
物联网IOT
人工智能
AI芯片
汽车电子
可穿戴电子
区块链
芯片制造
芯片杂谈
前端设计
MEMS
封装测试
版图设计
IC新材料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芯片人才网
»
人才之家
›
芯片设计与制造
›
集成电路生产/封装/工艺
›
西湖大学突破“冰刻”三维微纳加工技术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西湖大学突破“冰刻”三维微纳加工技术
[复制链接]
918
|
0
|
2021-1-26 0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在光纤末端做出较为复杂的微纳米级‘冰雕’。” 近日,西湖大学光学工程讲席教授仇旻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
仇旻团队近期发布的三维微纳加工技术,可在仅有头发丝八分之一粗细的光纤末端进行“冰刻”加工,且能一次性雕刻上百件作品。
图|不同图案的“冰雕”作品(来源:受访者供图)
近期,该系列研究陆续发表在 《纳米快报》《纳米尺度》《应用表面科学》等期刊上,从精确定位到精准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 “冰雕” 为模具制作结构和加工器件,一套新型三维微纳加工系统雏形初现。
图|“冰刻” 全过程(来源:受访者供图)
“冰刻” 技术,通俗的讲,就是把冰刻成想要的结构和形状,并以此为模具实现其他材料结构的制作。刻冰过程与常见的冰雕类似,但区别在于,仇旻团队使用的刻刀是肉眼看不见的电子束,制造的 “冰雕” 是微纳米级别的景观。
目前,他们已经可以实现在薄至 300 纳米的冰上刻画图案,下图中最小的微型雪花直径仅 1.4 微米,所有比例尺长度均为 1 微米。
图|在薄至 300 纳米的冰上刻画图案
在微纳加工技术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基于光刻工艺对材料或原料进行微细加工,制作成所需的微纳结构或器件。在这一过程中,光刻胶为非常关键的材料。
而仇旻团队所做的就是把光刻胶替换成冰,改称之为 “冰胶”,并将使用 “冰胶” 替代光刻胶完成微纳加工的电子束光刻工艺改称为 “冰刻”。
据仇旻介绍,目前除他和他的学生,全球也在研究此技术的仅有丹麦另一个实验室团队。
冰刻 2.0,一站式、自动化微纳加工系统
仇旻告诉 DeepTech,从 2012 年到 2018 年,团队证实 “冰刻” 方案行得通用了 6 年。从 2012 年开始,仇旻团队开始尝试把冰用在电子束光刻技术中,替代光刻胶进行电子束曝光。
2018 年,仇旻团队研究表明,在零下 140 度左右的真空环境下,“冰” 能够在原材料表面形成 “薄膜”,并且经过电子束加工可以做出简单的三维结构。6 年间,仇旻团队也完成了国内首台 “冰刻” 系统的研发,即 “冰刻 1.0”,可以实现简单结构和器件的制备。
图 | “冰刻”在单模光纤端面制作微纳结构
现阶段,“冰刻” 系统已优化到 2.0 版本。对于 “冰刻 2.0”,仇旻说,“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 3-5 年实现‘wafer in, device out’的全流程一体化、自动化的一站式微纳加工,也就是一个原材料进去,一件成品器件出来。”
目前,冰刻 2.0 雏形已经在仇旻实验室初步搭建完成,他们希望,这套冰刻 2.0 系统可以使微纳加工的全过程在真空环境下完成。
图 | 实验室中的冰刻 2.0 雏形(来源:受访者提供)
仇旻表示,“现在使用冰刻 2.0 在实验室常用的样品上都能够形成比较复杂的三维结构,如光纤表面、芯片表面等,但和我们自己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目前,仇旻团队正在把冰刻拓展到更多材料的加工上。
为什么用冰替代光刻胶
谈及用冰替代光刻胶的优势,仇旻给 DeepTech 的首选答案是清洁,其次是快速、简便。
光刻胶,是微纳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材料。中国要造芯片,光有光刻机还不够,还得打破国外对光刻胶的垄断。但这样的光刻胶仍有局限性。
仇旻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赵鼎说:“在样品上涂抹光刻胶,这是传统光刻加工的第一步。这个动作有点像摊鸡蛋饼,如果铁板不平整,饼就摊不好。同时,被抹胶的地方,面积不能太小,否则胶不容易摊开摊匀;材质不能过脆,否则容易破裂。”。
图 | 传统电子束光刻技术的关键步骤
而上述问题在 “冰胶” 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把样品放入真空设备后,先给样品降温再注入水蒸气,水蒸气就会在样品上凝华成薄薄的冰层。” 赵鼎解释道,“无常形” 的水蒸气可以包裹任意形状的表面,在凹凸不平和极小的样品上也不成问题;对于非常脆弱的样品,轻若无物的水蒸气也不会对材质造成威胁。
传统电子束光刻技术中,如果想要在硅晶片上,加工两个纳米级别的金属字 “春节”,首先需要将光刻胶均匀涂抹在硅晶片表面,再用电子束在真空环境中将 “春节” 二字写在光刻胶上。
此时,光刻胶上被写入 “春节” 字样的部分会发生变化,再用化学试剂将 “春节” 区域的胶洗去之后,光刻胶就会成为一块镂空的 “春节” 字样模板。最后,把金属材料 “打” 在镂空区域,再利用化学试剂把晶片表面剩余的光刻胶洗净,这样就完成了金属字 “春节” 的加工。
而如果用冰替代光刻胶,加工过程也将大大简化。刚刚提到的加工过程中,制造镂空模板需要用化学试剂对光刻胶进行清洗,而使用冰可免去化学清洗的操作。因为当电子束打在冰层上,被打到的冰将直接被气化,同样,“刻字” 完成后,冰也无需清洗,改变温度使其融化、或升华即可。
此外,仇旻实验室团队访问学生洪宇及其他成员发现,使用冰替代光刻胶进行的微纳加工,加工样品从零下 140 度的真空环境中返回到室温后,多余的金属材料将自然卷曲并与样品分离,可被轻松吹除。
无需化学试剂清洗这一步骤,使整个过程简便了许多,耗时也就相应减少。仇旻告诉 DeepTech,“在实验室里面,我们使用冰刻 2.0 系统进行一次微纳加工,目前通常需要半天的时间,复杂的器件不超过一天。而用以前的方法,通常来说要几天或者一个星期。” 他补充道,“工业上所有设备完备,可能不需要像实验室研究耗时这么多天,但对比之下,‘冰刻’技术用时肯定是大大缩减的”。
更多实际应用仍在探索
“冰刻” 的研究,对于仇旻团队来说,首先是有趣,谈及实际应用,仇旻表示目前还在探索中。
现在仇旻团队正在用冰刻来实现三维作画以及雕塑,仇旻说,“作为一种绿色且‘温和’的加工手段,冰刻尤其适用于非平面衬底或者易损柔性材料,甚至生物材料。未来希望这项技术能够运用到生物、微电子以及更多领域中”。
其实,最初提出把冰用于微纳加工技术上的并非仇旻团队。仇旻告诉 DeepTech,是大约 10 年前看到哈佛的一篇文章给了他灵感。那篇文章提出,用电子可以在冰上刻划出纳米级别的线条。
“这是一项令人激动的新技术”。仇旻对 DeepTech 说,“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们说,一件事情有趣其实就够了,如果能有用会更好,既有趣又有用那就完美了。”
从被冰刻技术吸引到实现仪器设备,仇旻团队一做就是 8 年,目前,该技术仍旧属于冷门研究方向。仇旻笑称,“比南极的冰还冷(实验要在零下 140 度真空环境进行)。”
虽然冷门,但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对于该研究,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超构材料与超构表面专家周磊教授评论称,这项工作对于研发集成度更高、功能性更强的光电器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冰刻” 可将光学前沿的超构表面与已经广泛应用的光纤有机结合,既给前者找到了合适的落地平台,又让后者焕发了新的生机。
2012 年,仇旻从瑞典皇家工学院回国任教,随后开启 “冰刻” 研究计划。入职西湖大学后,仇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开始研发功能更加强大的 “冰刻系统 2.0”。
一直以来,仇旻课题组主要开展集成与纳米光子学方向研究,如新型微纳器件制造工艺、微纳光电子器件、新型光学材料等。因在纳米光子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仇旻于 2013 年底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2015 年底当选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图|仇旻团队部分成员
谈及自己的研究,他表示,“这样的探索,有可能带来很大的突破,也有可能什么都没有,但这正是基础研究的意义和乐趣所在。”
而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探索和创新以微纳加工为代表的超精密加工,正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方向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Gaohanqing
356
主题
356
帖子
131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318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芯片杂谈
FPGA|ASIC|IC前端设计论坛
集成电路生产/封装/工艺
MEMS(微机电系统)
封装设计
半导体新材料
EDA设计
版图设计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