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立即注册
首页
Portal
行业资讯
人才培育
求职招聘
智慧教育
人才之家
BBS
淘帖
Collection
分享
Share
搜索
搜索
行业资讯
集成电路
化合物IC
AI芯片
分立器件
新IC材料
行业政策
人才培育
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行业观察
行业指导
人才政策
热门领域
物联网IOT
人工智能
AI芯片
汽车电子
可穿戴电子
区块链
芯片制造
芯片杂谈
前端设计
MEMS
封装测试
版图设计
IC新材料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芯片人才网
»
人才之家
›
芯片设计与制造
›
芯片杂谈
›
8英寸晶圆产能紧缺问题如何破解?
返回列表
发新帖
8英寸晶圆产能紧缺问题如何破解?
[复制链接]
910
|
0
|
2020-12-25 08: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史无前例的卖方市场情境下,8英寸产能有多紧俏?
产能紧缺从晶圆代工传导至封测、设计、晶圆、再到模组供应商、下游终端厂商等,捎带着6英寸和12英寸晶圆,一路缺货到明年。
不久前,市场传出台湾地区IC设计龙头联发科决定购买设备出租给力积电使用的罕事。近日业界又传出,某老牌晶圆代工厂以“片”为单位,提前竞标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产能。
8英寸产能紧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今年却着实引发不少奇观。难怪有业内人士直呼——缺货到不可思议。
涨声一片
整体来看,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供给约九成。产能吃紧下,自然引发接连涨价效应。目前多家晶圆代工厂商已上调报价,联电、世界先进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将价格提高约10%~15%。有消息称2021年涨幅20%起跳,急单将达到40%。
TrendForce集邦咨询方面的数据显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圆价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显涨幅,约上涨5%~10%,其预计2021年将上涨约5%。
晶圆代工产能紧缺带动晶圆、封测与IC设计等厂商陆续涨价。
从上游来看,晶圆制造需求强劲也将带动上游硅晶圆出货畅旺。因为制造成本垫高,IC设计厂商也需要调整价格加以应对。
为应对载板等用料成本上升以及大量订单涌入,封测大厂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导体在11月底通知客户,将调涨2021年第一季度封测平均接单价格5-10%,预期华泰、菱生、超丰等亦将跟进。据报道,国内封测厂也一直在调整封测价格。
下游的MOSFET、驱动IC、电源管理IC也纷纷传来涨价消息。与此同时,产能紧张也使得下游终端产品因零组件缺货而生产周期延长。
最显而易见的,当属对苹果供应链的冲击。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苹果iPhone等产品正面临电源管理芯片短缺问题,或因此无法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出乎意料的是,半导体整体需求旺盛下,8英寸晶圆紧缺还扩展至12英寸和6英寸。12英寸本就满载,6英寸原本利用率仅7成,也因车用市场回温,产能接近满载。
一道无解题
8英寸晶圆芯片产品应用广泛,几乎体现在所有消费电子产品上,且应用不断拓展。尤其重要的是,当前有许多半导体产品借助8英寸晶圆生产,达到了最合适的成本甜蜜点。
芯片经由晶圆切割而来,晶圆面积越大,可切割数量越多,成本效益也越高。晶圆朝着更大面积演进,12英寸成为目前的主流晶圆尺寸。围绕8英寸晶圆,较少再有新的投资。
数据显示,全球8英寸厂数量在2017年达到高峰,之后许多厂房关闭或转型为12英寸厂。从投资开支来看,自2014年8英寸晶圆制造设备支出达到26.82亿美元后,随后呈现逐年下降。
考虑到8英寸厂大多已完成折旧,建设新厂已不再具备成本优势。目前来看,购买二手设备、并购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当前厂商优先的扩产方式。
不少设备厂商已停止生产8英寸机台,设备的短缺也限制了厂商进一步扩产。目前全球市场约有700台左右的二手8英寸晶圆制造设备出售,而市场对8英寸晶圆制造设备的需求至少在1000台左右。存量市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过于老旧等原因不适合采购。
多种因素阻碍下,扩产进度不及需求增长速度。8英寸产能紧缺作为长期供求矛盾的体现,已掀起多轮涨价缺货潮。
2015年,8英寸晶圆迎来物联网需求。着眼于8英寸代工的市场机遇,同年中芯国际与韩国半导体代工企业东部高科商谈并购。
2017~2018年,在物联网和车用电子需求的共同带动下,8英寸晶圆代工市场再次出现盛况。2018年,台积电、中芯国际、三星等国际大厂都有扩产动作。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半导体市场疲软并在2019年下半年呈现复苏。2019年年底,里昂证券发布报告指出,亚洲出现8英寸晶圆代工供不应求市况。
里昂证券此前还预计,2020年紧缺程度会加重。到了2020年,8英寸产能果然奇缺。除了5G这样较为明确的催化要素外,更增添不少新的变量。
首先是今年更加明确的5G趋势,使电源管理、驱动IC、MOSFET等相关应用的需求数倍增加。同时,单机的半导体用量也大幅提高。例如,手机所需的电源管理IC原本只需要1-2颗,到5G手机阶段,用量增加到3~4颗。
疫情自然是重要变量之一。全球居家办公和在线教育使笔记本电脑、平板类产品出货显著增长,拉动中大尺寸面板显示驱动IC等需求提升。进入下半年,随着汽车电子逐步回暖,IGBT、MOSFET用量大幅提升。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市场开始补充库存,再次推升8英寸晶圆产能需求。
进入2020年,政经局势变动也成为8英寸产能紧张的诱因。部分IC设计厂商一度大量囤货,也加剧了8英寸晶圆制造供不应求状态。
供给端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主要供应商曾暂停出货。据中芯国际介绍,即便设备进厂了,也没有团队来安装,直接导致产能的扩充进度延期。进入下半年,8英寸晶圆制造旺季来临,也使产能供不应求状态加剧,业界开始出现涨价和交期延长。
市场原本预估,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大陆的中低阶晶圆产能扩张会有显著增长,但实际进展并不如预期。力积电董事长指出,过去3年,大陆40到20纳米的需求几乎没有新产能开出,也是8英寸产能紧缺的原因之一。
同样据中芯国际方面消息,因为担忧需求不及预期,部分厂商当前仍不敢轻易扩产。
由来已久的8英寸产能问题,究竟如何破解?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在近期受访时直言:8英寸产能紧缺问题无法可解。
联电逆袭
围绕这波8英寸产能紧缺行情,最大的蛋糕自然由晶圆代工厂商瓜分。各路人马持续高价争抢,也使台积电、联电及世界先进等厂商的毛利率有往上表现的空间。
2020年第三季度,联电交出营收佳绩,产能利用率逼近满载,单季营收创下历史新高。8英寸产能紧缺,12英寸扩产,利多消息带动下,联电在11月23日创下18年来股价新高,也让其股价自2020年以来大涨超177%。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联电此次实现业绩逆袭,一方面归功于放弃12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转而投向成熟制程和特殊制程的决定;另一方面,8英寸需求大增,成为联电进一步逆袭的重要契机。
另一个实现逆袭的玩家是力积电。它曾是台湾地区最大的DRAM厂,在2012年受到DRAM价格下跌冲击后,开始转型为晶圆代工厂。而在转型成晶圆代工厂以后,力积电很快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陆的8英寸晶圆代工厂,也吃下了这波市场红利。中芯国际已传出涨价消息,华润微8英寸产线自三季度满载,华虹半导体三座8英寸厂在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
设计厂商何去何从?
相比分食产业机遇的晶圆代工厂商,无厂IC设计商却面临重重挑战。
眼下晶圆代工交期不断拉长到3个月以上,尽快拿到货成为不少设计厂商的迫切问题。近期新投片的8英寸晶圆产能可能已赶不上年底的黄金出货截止日,最快恐怕要到2021年第一季才能慢慢拿到货。
最关键的问题,自然关乎能否抢到产能。为了确保拿到足够的产能,不少IC设计厂商已经开始积极预定明年的产能,有的长单甚至下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
要在产能争夺大战中胜出,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加价购买。但这一方法只适用于高通这类资本雄厚且与供应商关系密切的大厂。小型IC设计公司和新创公司,将面临较高风险。
争抢产能下,订单互相排挤的动作也开始出现。很多晶圆代工厂会筛选订单和调整产品组合,优先生产高毛利的产品。其中,毛利率相对偏低的LCD驱动IC及MOSFET芯片订单,很有可能因此抢不到应有产能。
转单也是设计厂商的出路之一,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中芯国际是本土8英寸产能的主力,虽然总产能占全球不到5%,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晶圆代工产能供应商。政经局势变动下,设计厂商需考量转单问题。但是全球产能吃紧,恐怕无处可去。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魏少军介绍,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取得23.8%高速增长。目前全国共有1698家设计企业,比去年增长23%。而在当前代工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蓬勃发展的本土设计产业恐将受阻。
有分析人士指出,缺货涨价持续到2021年,届时中国本土的许多IC设计厂可能将面临抢不到产能而停摆,使得市场全面洗牌的情况。
积极的一面是,比起转单这样难以实现的短期策略,一些厂商已经考虑转进工艺。目前商用的5nm、7nm芯片,便多由代工厂用12英寸晶圆进行生产。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乔安表示,已有部分8英寸产品开始往12英寸厂转进,从中长期来看8英寸产能紧缺的状况会有所缓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EDA设计
MEMS(微机电系统)
likaichuang1
371
主题
372
帖子
1355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5 积分
积分
1355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芯片杂谈
FPGA|ASIC|IC前端设计论坛
集成电路生产/封装/工艺
MEMS(微机电系统)
封装设计
半导体新材料
EDA设计
版图设计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