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立即注册
首页
Portal
行业资讯
人才培育
求职招聘
智慧教育
人才之家
BBS
淘帖
Collection
分享
Share
搜索
搜索
行业资讯
集成电路
化合物IC
AI芯片
分立器件
新IC材料
行业政策
人才培育
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行业观察
行业指导
人才政策
热门领域
物联网IOT
人工智能
AI芯片
汽车电子
可穿戴电子
区块链
芯片制造
芯片杂谈
前端设计
MEMS
封装测试
版图设计
IC新材料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芯片人才网
»
人才之家
›
芯片设计与制造
›
芯片杂谈
›
英特尔7nm等同于台积电的5nm?ASML揭晓答案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英特尔7nm等同于台积电的5nm?ASML揭晓答案
[复制链接]
1201
|
0
|
2021-3-26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ASML目前已然成了全球最大的光刻机设备供应商,半导体产业的源头支柱企业,不管是苹果的M1芯片,还是高通的骁龙888芯片,都是在ASML的光刻机下诞生的。光刻机市场上,ASML已经占据了全球62%的市场份额,更不用说EUV更是独此一家。
ASML的主要客户有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和中芯国际等企业,虽然光刻机的订单不成问题,但供货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订单到交货最长达两年,价值1.2亿美元的EUV更是包含10万多零部件,需要约摸40个集装箱运输。而且这其中大半零部件都来自于美国,这也会为何美国可以限制光刻机出口的原因。
ASML不仅生产光刻机,对半导体制造的研究也没有落后,那么在他们看来,这几家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厂商的技术上有哪些异同呢?ASML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以及公司副总裁AnthonyYen在近期一次采访中说道,英特尔在5nm的工艺上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7nm也没有开始大规模量产,但由于他们更高的设计规则,英特尔的7nm是与台积电和三星的5nm相差无几的。
随着AMD在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帮助下,移动与桌面端CPU都已经开始采用7nm工艺,而反观英特尔,移动端好不容易用上了10nm,而桌面端CPU仍在采用打磨已久的14nm工艺,比如即将于3月30日正式发布的RocketLake-S系列。虽然英特尔已经对14nm进行了多次迭代,但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次“挤牙膏”未免太久了一点。
一只脚迈入全面10nm
英特尔虽然在7nm上坎坷不断,但好在也即将进入全面10nm的阶段了。近期外媒VideoCardz公布了或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的AlderLake-SCPU的泄露信息。从公布的消息上来看,这款CPU采用的并非如今TigerLake移动处理器上的10nmSuperFin技术,而是10nm的SuperFin加强版。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英特尔再度将单线程性能提升了20%,多线程性能提升最高至两倍,而且支持最新的PCIe5.0、Wi-Fi6E、Thunderbolt4和DDR5。而新CPU的接口也将换为LGA1700,供搭载英特尔600系列芯片组的主板使用。但从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来看,很可能只有高端Z690主板才会提供DDR5内存支持,而低成本的Z690主板仍可能仅支持DDR4内存。据了解,这是由于DDR5内存的量产不确定性所致,也给了英特尔和主板制造商更高的市场灵活度。
VideoCardZ同样爆料第十三代芯片RaptorLake-S将在2022年正式发布,很有可能依旧采用10nm的SuperFin加强版,而7nm的SuperFin加强版可能得等到之后的MeteorLake-S处理器才会面世。
密度不输人,命名吃了亏
那么制程落后的英特尔就一定比台积电和三星要差吗?也不尽然,说英特尔制程落后倒不如说是吃了命名的亏。从1960年代以来,半导体行业就一直在用物理参数作为制程技术的代名词,也就是晶体管栅极长度。这一代名词已经从80年代的微米级到了如今的纳米级,却也逐渐开始偏离原本的含义,更近似于一个商业用词。如今最先进的制程已经达到5nm,台积电等半导体制造商更是开始研究2nm和3nm,也给人以半导体技术即将到达界限的假象。
依照AnthonyYen的观点来看,ASML坚信摩尔定律至少可以再坚持10年,而且将与3D集成技术共同推进半导体产业的演进。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在呼吁用新的方式来衡量制程节点技术的发展,英特尔正是其中的主要号召者。
英特尔高级研究员和制程架构与集成主管MarkBohr早在2017年就号召用标准化的密度指标来衡量制程与摩尔定律曲线的关系。制程已经换代,晶体管密度却没有变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因此他主张利用MTr/mm2(每平方毫米内百万个晶体管)作为了逻辑晶体管密度的单位,除此之外再单独给出SRAM的密度数据。
以这种单位来比较的话,英特尔在每个制程节点上的晶体管密度提升都是十分可观的,比如从14nm到10nm,晶体管密度就有了2.7倍的提升。英特尔一直在打磨的14nm晶体管密度为37.5MTr/mm2,而10nm下的晶体管密度已经达到100.8MTr/mm2。
而台积电的第一代7nm制程N7FF仅有96.5MTr/mm2的密度,之后引入EUV光刻机后的N7FF+(7nm+)才达到113.9MTr/mm2的密度,这也是目前AMD主要采用的工艺。台积电的6nm过渡工艺的密度则在114.2MTr/mm2左右,也是联发科天玑1100手机处理器所用的工艺。
台积电在2020年中宣布,其5nm制程的逻辑密度是7nm(N7)制程的1.8倍,因此初步估计晶体管密度在173MTr/mm2左右。相较同样推出了5nm的三星,后者5LPE制程的晶体管密度只有126.53MTr/mm2左右。不过此前三星也提到5LPE与7LPP相比,多数设计规则都是兼容的,意味着5LPE更像是一个全面引入EUV光刻机后的制程翻新而已。
曾任英特尔CEO的BrianKrzanich曾提到与10nm相比,英特尔的7nm将有2.4倍的密度提升。而上一任CEOBobSwan则在19年末提到,英特尔不会在7nm上追求2.4倍或者2.7倍的提升,而是与5nm一样追求2倍的的提升。由此预估,英特尔7nm的晶体管密度大约在202到250MTr/mm2左右。
这下可以看出英特尔在制程命名上的劣势有多大了,其他的半导体制造商在密度提升上并没有这么激进,可能在小幅提升后就换个了数字预示新的制程节点。而英特尔在制程命名换代上却追求的不是小提升,只能通过改善性能和功耗在已有制程上不断添上“+”号。以14+和14++为例,英特尔用了更大的栅极间距来换取高频性能的提升,以至于10nm刚推出时,甚至性能还比不上14nm++。
去年IEEE发布的一篇论文中也提到了密度指标的问题,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也是台积电的研究人员。该文章主张从L(逻辑)、M(内存)和C(连接)的密度来衡量制程。L即逻辑晶体管的密度,这也类似于英特尔主推的密度指标,M即主存储器(也就是片外DRAM)的密度,C即逻辑单元与主存储之间的连接密度,这样当下的一些制造技术可以用[38M,383M,12K]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也可以让人看出3D集成技术对密度的影响。如此一来这些半导体公司依然可以用他们喜欢的命名来推销技术,但这一密度指标也可以作为客户和用户提供更清晰的比对。
小结
尽管英特尔的7nm得到了ASML的肯定,但半导体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推迟了制程进度的也不是台积电。要知道在目前的路线图下,英特尔的7nm制程从预计从2022年才开始加速量产,2023年才进入全面量产,而到了2023年,台积电早已实现3nm制程的全面量产,哪怕只有1.5倍的密度提升也足以超过英特尔。
对于过去设计与制造僵化的英特尔,如今的英特尔不仅开放自己的代工业务,更是毫不避讳地将自己的产品交由第三方代工,未来的英特尔摆脱“牙膏厂”名号的希望正在不断放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likaichuang1
371
主题
372
帖子
1355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5 积分
积分
1355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芯片杂谈
FPGA|ASIC|IC前端设计论坛
集成电路生产/封装/工艺
MEMS(微机电系统)
封装设计
半导体新材料
EDA设计
版图设计
其他